世界舞台上的淡水 追憶馬偕 淡水一隅 淡水嘻遊記
野柳海洋世界 舊金山總督溫泉 格上租車
世界舞台上的淡水  
  淡水與世界的接觸早在三百多年前,以荷蘭、西班牙為首的海權國逐鹿亞洲的時代,即以淡水為治理北台灣的基地,和中日貿易、宣教的前進指揮所。可惜,有清一代兩百年與西方世界的隔絕,除了紅毛城這處古蹟和些許地名、民譚之外,已無跡可尋。
  中英南京條約之後,西方國家船隻再度東來,台灣位置和淡水港及其腹地和巿場,引起他們注意。1858年英法之役後,清廷與英、法、美、蘇簽下天津條約,台灣正式開埠通商。在中法條款中註明淡水為通商口岸,後來輾轉發展淡水一躍而為國際商港。
  1861年12月英國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乘英艦Handy號抵淡水,淡水正式成為對外通商及設置領事之地。不久英國人更進而爭取艋舺、大稻埕作為淡水內港,將「淡水口岸」定義為淡水河系流域。1862年7月18日在淡水開洋關徵稅,翌年清廷任用英人Howell爵士為稅務司,並放基隆為淡水副港。到了1864年淡水已躍升為全台最大商港,總理台南、高雄、基隆等全台關務。此外,英國也在1867年租得紅毛城廢樓,經整建後成為領事領,接著德、義、葡萄牙、西班牙、丹麥、奧地利、日、秘魯等國,相繼與清廷訂約均霑通商利益。於是各國商船紛紛到來,外商洋行也在淡水設立。
   茶葉、樟腦、硫磺和染料等物產的輸出,以及鴉片、紡織品、雜貨的進口,使洋商獲利甚豐。由今日三民街到紅毛城間的河濱和山崗,成為洋人之居住區,碼頭、貨棧、衙門、商行、洋樓林立。今日紅毛城內精美的洋樓是英國領事官邸,淡水國中前白色南歐式洋樓是清總稅務司客卿宿舍,江中學內的外僑墓園,都是當年留下來的古蹟。
  淡水在清同治、光緒年間(1865-1903)進入鼎盛時代,尤以1888年對外貿易達到頂點,佔全台總貿易額的74.9%。而總公司在香港的道格拉斯商船公司,也來淡水設立分公司(今淡水分局海邊),開闢淡水、廈門、汕頭、香港間的航線。
  這些條件不僅在貿易和洋務上獨佔鰲頭,也成為西方文化入台的門窗。其中以馬偕博士影響淡水最為深遠。他於1872年3月9日下午三點登陸淡水,往後以這裡為根據地在淡水傳福音,蓋教堂,行醫濟世建診所,辦教育蓋學校,到今天他的故居讀書樓,手植的麵包果樹,所開鑿的古井,今日已列為古蹟的牛津學堂,滬尾偕醫館和馬偕墓園都依然保存,不論其建築藝術成就如何,就其追求中西文化融合的精神來看是相當值得紀念和欣賞的。
  同時,鎮內本地人士也因西風東漸而建有洋樓,如馬偕博士門生嚴清華所建的「白樓」就是燴炙人口的建築,可惜在1992年已拆除改建,如今只剩它近鄰的「紅樓」,它是清末日初一位李姓富商所建的豪宅,數度易主,今天已整修為餐廳,頗具知名度。
  1895年日本領台後,外商的勢力才逐漸被日商和政府有計劃的擊敗和取代,淡水港又因淤積日淺,大船難於入港而被基隆港取代。不過日本的強勢建設,卻完全改變了淡水的面貌和身段。這段期間所留下的建築相當豐富,而且還遷就淡水原有的人文特色,仍然充滿異國色彩,在公家廳署方面以維多利亞式的郵便局和西班牙式的港務局最受激賞。可惜都已改建無存,僅在台灣建築史的書中利用舊照尋古。  
  而馬偕在淡水的基業卻交出令人羨豔的成果。他在1901年過世後,雖因淡水港沒落,醫療及宣教中樞遷至雙連,但其後繼者卻在淡水重開第二波興學,1914年淡水中學在「牛津學堂」創校並擴充校舍,有建築學指標的體育館和引人入勝的八角塔先後峻工。它們同樣發揮了馬偕建築精神:利用台灣建材、匠人,結合西方建築技術和理念的中西合建築。
   而馬偕所創的女學堂,也在1907年以中學制重開校,並在1916年改建淡水女學校的紅樓校舍,以及一所樸實的婦學堂和較少為人知的女生體育館。同時為了女校校長也建了姑娘樓和牧師樓這兩所磚拱洋樓宿舍。這些建築使今日的淡江中學充滿人文色彩,也被譽為全台最具浪漫情境的中學。
  而教會方面也在1932年,為慶祝馬偕來台六十週年,蓋了一座精美的歌德式紅磚教堂,他至今還是淡水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線。到了民國政府時代,淡水中學和女學校合併成今日淡江中學,也另由學校分出今日的真理大學,兩校一直維護上述的古蹟,也在近年各自建了代表本土化的大教堂,成了新景點。
  今天,淡水繁榮的港都時代已成往事,但遺留到今天最大的資產就是這些精美、多元的洋樓、教堂,它結合了秀麗的山光水色和動人的歷史,依然向世人展現迷人的面貌。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二段22巷8號 連絡電話:(02)2805-8886
網頁製作-旭海國際科技  線上訂房